pos机是夕阳产业吗(pos机行业怎么赚钱)?所有卡友还不清楚。今天,小编为您带来详细介绍。可以看看,希望能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什么是夕阳产业?
夕阳产业(Sunset industry)是对正在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是指产品总销量在连续时期内绝对下降,或者增长有规律地放缓的行业。其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放缓或停滞,工业收益率低于各行业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夕阳产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正如郎咸平所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只要在危机中顶住压力,坚持创新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夕阳产业也能焕发光彩。
手机POS支付最早是从哪里发展起来的?
一、pos收单的由来:
1.忘带钱包促成了票据托收业务的诞生:票据托收业务起源于美国。1949年的一个中午,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餐厅里,麦克纳马拉先生因为忘带钱包而再次尴尬,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创办了一家信用卡公司,从而开启了支付行业的革命性时代。
2.1950年,“达来俱乐部”成立(达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达来俱乐部首先说服一批餐馆、酒店等商户加入,并以此为基础在食客、房客中发展会员;给会员提供能够证明其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会员可以用卡记账和消费。
3.早期收单业务的形成:商户接受这些卡交易后,定期将单据交给达来,达来扣除相应的手续费将资金支付给商户,这就是早期收单业务。
3.1.“票据”是客户签字的票据,当时实际上是“信用票据”;
3.2.最初的代账是为了给食客赊账提供方便;
3.3.某种程度上,收单早于发卡。这是因为:▲大来俱乐部的成立也标志着“万能信用卡”的诞生;▲起初,大来俱乐部只向餐厅提供会员名单,即“有权赊账者”名单,没有实质性的卡;
3.4.当时商家的手续费是7%;▲费率虽然高,但是因为有信用保证,餐厅愿意为此买单,可以为餐厅带来更多的客源和交易。
二、引进国外pos收单市场:
1.上世纪50年代,以达赖为代表的发卡机构在发卡的同时,也在扩大商户。发卡机构拓展的商户大多只能接受自己的卡,发卡机构同时为持卡人和商户提供服务。大部分收单交易发生在同一机构的商户和持卡人之间,即“收单”。
2.1966年,美国银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性许可部分银行经营美国银行卡业务,被许可的银行可以以“美国银行卡”的品牌独立经营;与特许银行签约的商户必须接受所有美国银行卡,这就是Visa国际组织的前身。
3.随后,一些被美国银行排除在外的银行成立了银行信用卡协会,也就是万事达卡的前身。
国外pos收单业务的发展与演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所有收单业务从商户的开发、签约到资金的结算和划转都由收单银行独立办理;
产业链上游(收单银行):商户开发签约终端pos机,维护产业链中游(第三方处理器):不出现;
产业链下游(专业化服务独立销售机构和资源支持者):没有出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非银行第三方银行卡处理器开始出现,为上游收单银行提供除资金结算和转账以外的其他收单服务。收单银行聚焦自身核心业务,初步形成银行卡收单产业链上中游。产业链上游(收单银行):资金结算分配。
产业链中游(第三方办理商的出现):商户开发签约、终端pos机部署维护、交易信息传递、交易信息整理处理、商户管理;产业链下游(专业化服务独立销售机构和资源支持者):没有出现;21世纪——国际银行卡和收单行业出现了专门发展商户、提供支付终端的专业化服务机构,进一步丰富了收单产业链。产业链上游(收单银行):资金结算分配;产业链中游(第三方处理器):交易信息传递、交易信息整理处理、商户管理;手机pos支付原本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行POS业务也被授权委托第三方操作结算。
港澳地区的Pos机都是有标准费率的固定商户。也就是说,真正的商户和pos都是放在店铺里的,不能动。早在1999年,业界就开始尝试移动支付:中国移动与工商银行知道(60139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等金融部门合作,开始在北京、广东等地试点移动支付业务。但长期以来,受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原因的限额,移动支付发展缓慢。
移动支付又称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自己的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支付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pos机、互联网或近版距离感应直接或间接向银行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和资金转账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整合了终端pos机、互联网、办理提供商和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支付等金融业务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POS机办理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kalpos.com/poszx/97089.html